暑期创作大赛
“性”这一原本是伊甸园中苹果般美好的东西,逐渐变得需要法律的约束,仿佛成了人心中的心魔。曾经被视作人类天性的一部分,如今却被社会问题化,尤其在日本,色情行业的蓬勃发展使这一话题变得尤为严峻。
性爱带来的愉悦,是自然赋予生命延续的“礼物”。与婚姻、家庭、生育这些社会议题相比,性爱的愉悦是瞬间且短暂的,它的代价并不高,很多人甚至将性爱视为一种“发泄”。如果抛开生理层面的需求,性爱本身并不复杂。也因此,我们不应仅仅探讨“拒绝性爱”的原因,而应深入思考那些潜藏在其中的欲望,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日本人失去了对某些欲望的追求?
展开剩余87%之所以用“某些”来描述,是因为我们不能将失去性欲与其他欲望如消费欲、名利欲或金钱欲等画上等号。事实上,从20世纪90年代起,日本的年轻一代就表现出了多种欲望的缺失。他们被称为“无欲世代”,坚守“三不主义”——不想承担责任、不想负担责任、不想拓展责任,简而言之,他们不愿承受过多压力。除了外部的实际压力,内心的“幻想压力”同样不容忽视。
首先,现实的压力不可小觑。在性欲方面,这种压力表现为“与其费力地追寻身体的愉悦,不如让身体休息一下”。这种现象反映了由于外部压力过大,个人对“享乐”的期望大幅下降。年轻人正处在事业的关键期,为了追求经济收入和生活保障,他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,为了抚养子女牺牲了许多生活的乐趣。在这种疲惫不堪的状态下,性便成了一个被搁置的议题,“没心情”“太累”成为了常见的抱怨。
这种压力不仅仅局限于性生活。年轻人对物质欲望的追求也愈发减少,他们不再追求通过繁重的工作获得高薪,反而更倾向于追求“温饱”的生活水平。同时,他们不愿花费过多精力于社交活动,社交圈的扩展也变得越来越少,以避免背负更沉重的人际压力。更深层次的原因,则是他们身处的社会大环境造成的。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统计显示,2020年4月,日本的月均工资为27.5万日元(约合人民币1.8万元),而京都府的平均房价每平方米为23.2万日元,这意味着普通工薪阶层仅需7年的工资便能在京都买下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。然而,尽管房价相对较低,日本年轻人仍然不愿意购房。
从1983年到2015年,日本40岁以下年轻人拥有住房的比例从42%下降至10%。这并非因为社会没有足够的工作机会,而是因为日本的失业率自2016年7月起已降至仅3%。这一切,归根结底,是群体性“防御机制”在起作用。
让我们回顾一下2020年的新冠疫情。当时,许多人预测在疫情结束后会出现“报复性消费”,然而这个现象并没有如预期那样发生,反而让很多人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,甚至不少人转向了更稳定的公务员职业。原因很简单——社会的不确定性让人们对未来失去了信心,低欲望社会的模式便开始逐渐取代了原本的高欲望社会。
日本的情况也是如此,甚至有些许过犹不及。1950年至1990年间,日本经济飞速发展,消费欲望膨胀无比。然而自1990年之后,经济陷入停滞,所谓的“失去的二十年”便成为了历史的教训。这一时期,收入的不稳定、失业率的上升以及日本国际地位的下滑,使得年轻人对未来失去了信心。在此背景下,消费欲望的压缩,成为了社会对抗经济动荡的唯一途径。而这种现象影响的,除了经济层面,还有文化和精神层面,深刻改变了年轻一代的性格特征。
当时,极度压抑的消费欲望,与不断增多的经济困难形成了鲜明对比,导致了人们消费理念的转变,变得更加节俭、理性。然而,正是这些变化,使得社会中的年轻一代丧失了过多的欲望,其中包括对未来的信心、对物质的渴望,甚至对性爱的追求。
在这个过程中,性爱不仅仅在年轻一代之间变得冷淡,已婚者中的性爱也逐渐冷却,尤其是在长期关系中,性趣的缺乏更加明显。调查显示,约26%的已婚女性在过去一年里没有和丈夫发生过性生活。一名31岁的男性告诉记者:“与其说我们是夫妻,不如说我们更像室友。”他说他和妻子已经两年没有性生活了。
在中国,也有类似的现象。对我国3824名20岁至64岁的已婚男女进行的调查显示,每月一次的夫妻生活都不到的人占28.7%,而在最近一年里完全没有性生活的比例为6.2%。婚后的性爱美好常常集中在前3年,此后随着婚姻关系的固化,性爱的热情逐渐消失。婚姻的契约性质让人即便失去了性趣,也依旧维持着一对一的性关系。
对于已婚妇女来说,生育过程常常带来生理上的“性冷淡”,这进一步加剧了她们与性欲之间的距离。未婚情侣则面临着是否结婚、是否升级关系的问题,尤其在长时间的关系中,性趣的减退成为他们面临的难题。对很多人而言,性爱已不再是生活中的“必需品”,而是变成了一种随时可以放弃的选择。
而对于单身者而言,婚姻的约束与家庭责任往往使得他们对性爱的兴趣愈发淡薄。在“低欲望社会”中,性爱逐渐失去了吸引力。尤其在如今,替代性的视觉和图书材料能够轻易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,性冲动、窥探欲、好奇心等情感在这些替代品的影响下得到更好满足。相比真实的性爱,虚拟的体验似乎更能激发人们的性趣。
总之,“性趣”的衰退使得人们难以再深陷其中,自然也不会有太多动力去追求性爱的体验。在“低欲望社会”的氛围中,“无性生活”带来的最大社会影响便是对人口生育率的巨大冲击。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17年的统计,日本的出生人口比2016年减少了30918人,创下自189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。预计到2065年,日本的总人口将比2015年减少30%,降至8808万人,人口老龄化将更加严重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,这一现象不仅仅是泡沫经济破裂的后遗症,更与高龄化社会和少子化直接相关。日本的劳动人口下降,制约了经济增长,最终导致了经济的衰退。如果这一趋势无法改变,整个国家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。
这是否与我们无关?事实上,中国也正陷入“低欲望社会”的困境。随着房价和医疗费用的攀升,很多人感受到了类似的“失控感”。即使努力工作,也很难负担得起大城市上千万的房价,许多人不得不为了买房而牺牲掉大部分积蓄,将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房贷中,生活的“高欲望”代价过于沉重。与此同时,年轻一代追求事业成就的难度也越来越大,很多人开始放弃了攀登阶梯的渴望,甚至放弃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。
从长远来看,这种欲望的缺失不仅影响个人生活,更加深了社会的“慢性自杀”。这一现象不仅是个人体验的缺失,实际上对整个社会而言是一种深远的影响。面对这一现象,每个国家可以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,但最终的目标却是相同的:提高公民在基础消费上的安全感,明确成长成才的路径,调整税收制度,让个人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,从而避免陷入欲望萎缩的恶性循环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大圣配资-杠杆配资炒股-可靠的配资门户-股票怎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